<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 政府文件
        索 引 号 14258248/2023-00020 分 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 通知
        发布机构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2-12-15
        标 题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 号 连区政发〔2022〕127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已经区十六届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时 效 有效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 时间:2023-01-04 10:14:35 来源: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各功能板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已经区十六届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5日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beat365在线官网_365bet游戏下载网站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2〕8号)、《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连政发〔2022〕104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连云港“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坚持统筹协调、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市场导向,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金融,推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建设美丽新连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着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达到新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绿色技术创新工作更加完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值、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于Ⅲ类比例、优良天数比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着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主要行业和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连云建设目标初显成效。

        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三)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着力推进钢铁、油脂和精细化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和工业窑炉等重点设施废气治理升级,培育发展能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化节能环保企业。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到2025年,力争建成省级绿色工厂8个,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达到5家左右。按照上级要求,依法在重点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其他行业自觉自愿开展审核。发展再制造产业,引进一批再制造企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促进碱渣综合利用。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推进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管理,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区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连云开发区管委会、连云新城建管办落实,不再列出)

        (四)加快构建生态农业。全面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和管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及一膜多用等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稳定在95%以上,农业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减少0.6%。推进农业节水,探索建立量水而行、以水定产的农业用水制度,推广水肥一体化及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鼓励采取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向高效转变。(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林海局、经发局、资源分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打造绿色现代服务业。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商贸流通主体,实现物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到2025年,力争建成“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严格执行装修装饰涉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含量限值标准。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进跨境电商集聚发展,提升电商服务业绿色发展能力,推动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建设,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区商务局、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文体和旅游局、邮政管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探索发展新材料、海洋生物技术、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绿色经济新动能。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提升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水平。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区经发局牵头,区科技局、连云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科学实施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加强环评和能评工作,严格准入标准,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深入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加强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联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在提高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循环化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节能审查机制、创新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综合试点示范,积极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连云开发区管委会、区经发局、科技局、连云生态环境局、商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八)推动交通物流绿色化。进一步提升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功能,做强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加快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加快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铁路货场、港口服务等领域应用。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加快传统物流业智慧化改造。(区住建局牵头,区经发局、商务局、邮政管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建立分类别、广覆盖、易回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交易中心。深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广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强农药、化肥等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工作。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区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商务局、供销社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推动绿色产业科技合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推动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节能新技术使用力度,深入挖掘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潜力。推进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先进地区绿色产业科技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技术攻关,共建绿色产业集群。优化贸易结构,大力促进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区科技局、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商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十一)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逐步执行绿色采购制度,到2025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乡街(功能板块)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社会绿色消费。推动企业利用网络销售绿色产品,促进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强化认证机构信用监管。鼓励企业参加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促进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完善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产品等违法行为,有关行政处罚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打造更加安全、便利、诚信的绿色消费环境。(区财政局、经发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链条、多环节节粮减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行动。推进包装绿色转型,加强过度包装治理。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宣传倡导文明消费理念,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开展绿色出行创建活动,提升公交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城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85%的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区政府办、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商务局、教育局、邮政管理局、妇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基础设施体系绿色升级

        (十三)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统筹建设、协调运行,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不低于7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100%无害化处置。统筹推进城乡固(危、医)废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有关经营许可管理制度,到2025年,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设施能力基本满足处理要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量焚烧,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推进“绿岛”建设试点,相关行业企业治污设施共建共享。(区住建局牵头、连云生态环境局、经发局、城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深入推进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鼓励规模化利用低品位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耗,减少以户、楼栋为单位的分散式建筑用能方式。充分利用我区核电温排、浅层地热、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在连云新城建设可再生能源集中/分布式供能中心站,逐步覆盖全区,形成以核电温排资源为主、其他清洁能源为辅的建筑供暖新模式示范区。(区住建局、连云新城建管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提升绿色交通水平。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强新能源车辆充换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城市充电服务网络。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加快更新为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等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加大交通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区住建局牵头负责)

        (十六)打造宜人宜居城乡环境。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留白增绿,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绿化覆盖率达到43%。推进微改造、微更新,加快城市生态修复、空间修补、功能完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发展活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深入推动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应用,加强太阳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房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一批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区住建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局、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十七)积极打造清洁能源。推进近海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探索建立海上风电试验场,统筹规划远海风电可持续发展。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因地制宜多形式促进光伏系统应用,加快推动中核汇能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推进核能供热示范项目。积极推进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努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区经发局、林海局、资源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促进能源消费合理利用。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适度弹性控制能耗总量,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衔接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确保按期实现“双碳”目标。严格节能审查制度,坚持新增用能项目能效水平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准入,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聚焦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进新能源综合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区经发局牵头,区政府办、连云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十九)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强化绿色科技创新载体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省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区科技局牵头,区经发局、资源分局、人社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加快绿色科研成果推广。充分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政策,促进重大绿色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积极争取相关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绿色低碳循环项目孵化、绿色技术需求和成果信息征集发布力度,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绿色技术交易。积极组织推荐绿色技术纳入国家绿色技术推广名录。(区科技局、经发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二十一)加强法制法规建设。严格贯彻落实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度。严格执法监督管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加大问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配合,形成行政司法合力。加强市场诚信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完善环境守法信任保护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措施。(连云生态环境局、区经发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公安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提升财政支持水平。加大财政对绿色产业发展、节能降碳、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各类环境保护类资金,积极推动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做好资源税征收等工作。(区财政局、税务局牵头,区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加强绿色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低息贷款,鼓励商业银行推广绿色金融产品,探索环境权益类质押融资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积极发展绿色担保,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融资风险担保补偿力度。(区金融办、财政局、经发局、连云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做好实施保障

        (二十四)加强联动配合。各乡街(功能板块)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等相关领域政策文件,确保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加强督促指导,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五)推进区域合作。抓住“一带一路” 强支点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强与兄弟县区协同协作,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

        (二十六)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的示范表率作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绿色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正面典型,适时曝光负面典型,加快培育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健全绿色低碳循环信息公开渠道,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